点亮每一颗星星

2019-10-16 15:37:51  manager 

“每个小孩都有独一无二的本领,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步调”这是看过《地球上的星星》后我记忆犹新的一句话,也是这部影片的主旨所在。影片的主人公伊桑是一个八岁男孩,他对世界满怀好奇,充满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由于患有阅读障碍症,伊桑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跟不上正常孩子的进度,但这种情况并不被他的父母和老师了解,他们把一切都归于伊桑的学习态度上。在闯了一次大祸后,伊桑被送去了寄宿学校,学习的压力和分离的苦闷使他郁郁寡欢。直至遇上了一位叫尼克的老师,这种情况才终于得以改变。在与尼克相处的过程中,伊桑的心扉逐渐被打开,绽放出了自己的光芒。

从镜头分析角度来说,本片运用了多种镜头语言。影片的开头运用了心理蒙太奇的手法,开篇无序跳跃的字母、颠倒的公式、扭曲的符号,警报声不断拉响最后“嘣”的一声炸毁,这是伊桑心灵被摧毁的过程。同时,这种脱离现实略显怪异的表现手法也为后来揭示伊桑的阅读障碍做了铺垫。在伊桑与同龄人打架时,影片运用了手持摄影的拍摄方法营造混乱感,起到增强真实性与渲染紧张气氛的作用。伊桑逃跑时,从伊桑的视角拍摄逃跑画面,增强了紧张情绪与观众代入感。在拍摄父子三人离家的片段时,通过歌词、快慢镜头的结合、跳跃镜头、重复镜头等展现了伊桑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独特个性,对盲目竞争的社会提出了质疑。爸爸出现时的俯视镜头体现了他严厉专制的一面,而平视镜头下妈妈与哥哥则更加可亲。在伊桑看爸爸与哥哥打网球时,镜头逐渐拉远。窗外热闹的场景与孤独的伊桑形成了对比,伊桑与窗户成了黑暗的剪影,与外面彩色世界格格不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电影声音分析,本片多用对白,较少运用独白,通常通过配乐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具有较强的印度特色。在伊桑逃学的片段中,歌曲与街道镜头的完美结合展示了伊桑的内心世界。“看我如何飞奔,跑向另一个世界”这是一段逃学之旅也是一段寻找自由、发现内心之旅。伊桑刚到寄宿学校时因为分别而沉默寡言,此时,影片利用插曲来表现伊桑内心情感。“别丢我独自在人群里,我会找不到回家的路。”这是伊桑内心的真实写照,不通过哭诉而通过音乐诉说,这种表达方式更为高级,更具情绪渲染力。尼克出场时的搞怪与弹跳音效增加了滑稽感与戏剧性,跳脱的歌词展示了尼克的与众不同。

此外,《地球上的星星》中穿插了动画片段,将伊桑画在卧室墙布上的画变为动态动画展现出来,充满童稚的开头动画与主题契合,体现了伊桑瑰丽的想象。动画元素同时也使影片更具多元化,增强了影片的活力。影片的服饰造型与构图画面体现了强烈民族特色,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在特效上,影片将字母变化成蛇、蜘蛛等怪物,增强了观感刺激与生动感。在人物表现上,影片擅长使用细节表现人物。通过打完架后的伊桑与淋浴的水柱相斗表现其顽强不屈的性格。

《地球上的星星》具有民族电影的特点,大量的歌舞元素令人过目难忘。本片的主角并不局限于伊桑,而是关注了整个印度的孩童。不论是尼克在拜访伊桑父母的路上遇到的各色孩子,还是影片结尾花絮的各种儿童照片都体现了这一点。这也是导演阿米尔汗关注社会,关注印度现实的一贯风格。“有时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我们看不到的不一定是假的。”尊重每个孩子的自然成长,对应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这部影片告诉我们家长和老师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能喊着顺应主流、加快竞争的错误口号束缚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家长和教师要做的就是点亮每颗星星。(景明网/张怡)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