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杜甫眼中的泰山,“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是王维眼中的嵩山,提起山,我们想到的大多是名誉中华,壮丽巍峨的五岳或者其他名山,但我华夏地大物博,山奇水美,即使是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山也有它的灵秀之处,例如信阳的灵山。
灵山古称霸山,因“有求必应,每云必雨,验之信然”而称灵山。上有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千百年来,灵山寺以“庙门东开、僧尼同寺、带发修行”在佛教界独树一帜,被誉为“灵山三奇”。明太祖朱元璋三上灵山,封灵山为“皇山”,灵山寺为“国庙”,并亲笔御题“圣寿禅寺”。
去灵山是一次心血来潮的说走就走。下了早班之后不甘寂寞不想回到空无一人的宿舍,刚好一起打工的伙伴也想出去玩,想了想信阳周边也就灵山没去过了,当即背了个小包坐上了去灵山的小客车。心情十分雀跃,一路上看什么都新鲜,舍不得眨眼,道路旁农舍干净古朴,绿木随风轻摇,野花清新美丽,田野里水稻青青柔柔,水牛悠悠漫步,农人专注劳作,一会儿一阵清脆的鸟鸣,偶尔几丝莫名的清香,时间倏然而逝,只觉得窗外的景色还未看够,就已经到了目的地。
下车后立刻被高大古朴的悬铃木叶制造的阴凉给笼罩,远远地看到标志着灵山的大门以及后面的高山,心中燃起十二分的期待。进门之后,映入眼帘的是莲池,不仅有莲花状的石墩立于水面,也有满池的睡莲静卧浮萍之上,在这微热的时节,独有一番佛门的清净之意。沿着莲花状石墩走到莲池尽头是一只金色佛手洒出白色净瓶中的福水雕塑,十分的雅致大气,让人联想到观音的净瓶,用柳枝沾上净水撒向大地,就是为苍生降下福泽。雕塑的周围也是莲状石墩,有石碑的介绍说踏上石墩绕一周沾上净瓶中的水可保福气加身。于是我们绕了一周搞得衣衫微湿,争取从头到脚都沾上福气,想着今年的福气这么多到底可以带来什么样的好结果呢?
过了莲池之后在驿亭稍作整顿,开始踏上上山的道路。石阶两旁有很多好看的野花,不时还有蝴蝶和鸟雀飞过,爬了一会儿到达第一站明太祖朱元璋的雕像,在这个雕像下面是元璋湖,从上边下去有两种方式,一是溜索从上往下飞过湖面到达湖的另一端,二是踏着高高的台阶下去走过亭桥到达湖的对岸,我们选择了刺激的溜索,从一端飞到另一端,风声在耳边呼啸,我们在上面兴奋大叫,俯瞰底下的一切:仰头艳羡看着我们的游人、波光粼粼闪闪的水面、红黄相间游动的锦鲤,真是非一般的感觉,这才是年轻人的方式啊!
过了湖再走一会儿是黑白道,正道和黑道,很有意思的一个分岔路,正道的路脚下的石板上刻的都是些正气凛然的褒义词,黑道的石板当然都是些贬义词啦,原以为两条岔路会殊途同归,但是我走黑道没多久就到了黑道尽头,看到的是一座石碑,碑上立着巨大的佛手,哈哈,意味着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黑道总会走投无路吗?而正道走下去一路景色宜人,路过佛家法印牌通向半山的灵山寺,所以说正道就光明坦荡,一路法印加持,步步高升咯?这佛门之地真是处处皆智慧啊!
看过十二生肖的雕刻像又撞了五福钟之后,就进了灵山寺。入了寺门首先看到的是天王殿,殿前香火缭绕,好多人都扛着或者抱着又长又粗的香插到到香炉里虔诚的祈愿,到殿内跪拜,我们就看看不说话。之后是大雄宝殿,殿前有一棵三百多年的紫薇树,斜斜的横在殿前,静静地观望着前来烧香礼佛的人们,岁岁年年,日日天天,来来往往的人在变,形形色色的愿望也不同,只有它一直伫立在这一方佛土中守望着,成长着。大雄宝殿前还有一口古井,井里被扔了很多硬币,井旁是汲水的长长竹筒,旁边是两个小佛堂,里面有尼姑静坐。宝殿后面依次是藏经楼,观音殿,方丈居室,客房,斋舍,无一不干净整洁,整体而言错落有致,颇有佛家古朴清幽的气质!从灵山寺出来所见最后一物是一棵几百年的高大的银杏树,树下有一扫地僧人拿着扫把闭着眼睛静坐,树上很高的地方挂满承载着人们心愿的红布条,传说中布条系的越高越接近上天,愿望就更有可能被神听到并帮你实现,而这一路所见的树上的红布条之多,让这座灵山更显得厚重而充满祥瑞之气。
过了灵山寺,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始爬山了。石阶开始又长又陡,蜿蜒曲折,林木却愈加苍翠幽深,郁郁葱葱,目之所及尽是嶙峋的怪石,巨大而又雄伟,而越往山的深处走,水的秀美就越能领会到了,有自上而下的飞湍激流,也有十弯九绕的溪水淙淙,这安静的山林有了水声,忽然变得可爱起来充满生气了。越往上的路越难走,行人也不见太多了,偶尔的两三个散客,或者走很久都见不到人,只有溪水碰击岩石的声音常伴耳侧,或是风吹草动,动物爬行造成的草木沙沙的声音,还有自己粗重的喘息声,好在有同伴陪在身边一起坚持,好在途中一路风景美不胜收让人有向上探究一览众山小的欲望,好在总有石头上用红色喷漆写着“烤鸡腿、雪糕、小卖部”引人蠢蠢欲动,否则这望不见头的山路真让人抓狂了,看见一两个下来的人就问,离山顶还有多远,然而每个人都是笑着回答还远着呢,明明休息好了,可是抬腿上石阶上走不几步腿又开始酸的迈不动,支撑自己走下去的无非就是一颗不服输的心还有强烈的好奇心,修阶梯的人都能登顶,徒步而行的人又怎会不能?山顶,又是否如诗所言那般风光无限好?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渐渐走到了离山顶一步之遥的千佛寺,寺的周边是层次分明的梯形茶田,戴帽子的茶农们都在采茶,路边的作坊里面还看到有人在炒茶。这里是,离山顶很近的风光,其壮美令人陶醉沉迷,忘我不能自拔,而山间的风更是让人舒服的不能自已,恨不得也化成一阵风,在这山间纵情驰骋,站在巨大的岩石上俯瞰山下,一切都是如此古朴壮丽,眺望远处,郁郁苍苍的山峰连绵起伏,层层叠叠,只感到心胸开阔,快意酣畅,恨不得也学古人那般豪饮一杯,赋诗一首,高歌一曲,抒尽心中快意!而举头望天,看着那无垠的苍穹广袤的包揽着大地山河,心中油然而生的是“登高极目知天地之大,置己苍茫知寸身之微”的感觉,继而对大自然充满崇敬之情。
在千佛寺上观赏茶园,俯瞰山川,举头时已能望见山顶的寺和亭子,问山上下来的人到山顶还需要多久,他们说下来用了13分钟,于是我们高兴地拾阶而上,奔着山顶去了,虽是一步之遥,可是应了那句老话“下山容易上山难”我们上去用了30分钟。到了山顶,登山之行算是完成了,歇息了一会儿就慢悠悠的下山了。阳光透过树叶斑驳的洒在林间,飞流迎着阳光倾泻折射出彩虹,鸟雀穿行,行人徐行,我们不说话,静静走着就十分美好。到山下已是薄暮时分,日落西山,残阳夕照,夕阳无限好。落日的余晖拢住了整个山头,群山像孩子一样在夕照的怀抱里安然入眠,疲累而又满足的我们也踩着长长的影子启程离开······
经常有人会问自己,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其实不过六个字“无他,心动而已”。生为华夏子女,坐拥大好河山,正值青春韶华,又有大好春光,若不乘兴而往,岂不负了这良辰美景?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多出去走一走,这世界那么美好,我们都应该出去看一看!
(文章来源:杜梦雅)